人大副校长吴晓求:2020年前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金融开放是必然

“现有中美贸易的纠纷和突然的变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国金融体系在某一些层面的开放,但是中国金融体系开放是必然的。”4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博鳌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上述看法。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资料图片)

吴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始终抱乐观态度,此前他曾向媒体表示,2020年之前就可以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我想未来人民币成为全球货币体系里面重要一员的时代,以及中国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时代,已经不远了。”

此番再谈人民币国际化话题,他说道,中国金融体系开放涉及两块核心内容,一是人民币自由交易的改革,也就是把人民币改革成可自由交易的国际型货币;二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也就是国外投资者可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投资。作出到2020年能够完成人民币自由交易改革的判断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中国的经济规模足够大,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应该说已经开始具备了人民币自由交易改革的条件。

“很难说一个国家生下来就具备了开放条件。我想中国已经具备了它的条件,包括经济规模、经济对外依存度、国际贸易规模,以及人民币在区域内的影响力等。”

二是基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

吴晓求提到,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人民币能够自由交易是成为金融中心的前提。”

不过他在去年10月的一次主题演讲中也谈道,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还会碰到很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约束。

例如,对内,重要的在于如何维护人民币的长期信用问题,如何让大家觉得人民币是可信赖、可保值和稳定的。再例如,中国M2规模已接近170万亿元,而2017年GDP是82.7万亿元,两者的比值在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里面是最高的,如何消化过大存量的M2,如何平衡与疏导过大存量的人民币对资产价格、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今年3月26日,“中国版”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确立了“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的基本思路。

吴晓求认为,石油期货用人民币计价,显示人民币在国际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暗示,表示我们有足够的信心。

“所谓的贸易战,背后反映出一些人的焦虑,既有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也有对美元的焦虑、对石油的焦虑、对金融市场的焦虑,也有对高科技的焦虑等。”他说,世界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一个国家崛起,对全球政经结构会带来重大变化,我们是置于这样的大框架下来思考问题。

“相信中国金融体系在这两方面的开放不会停,还是会按照既定的步伐向前推进。”吴晓求说。

来源:澎湃新闻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文到微信朋友圈

[wpqr-cod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