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管局原司长管涛:中资的对外投资并非完全出不去

4月27日,由晨哨集团主办、中国股权基金投资协会联合主办的“第4届中国跨境投资并购峰会暨第3届金哨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峰会上,受主办方邀请,外管局原司长、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博士做了主题为“人民币汇率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题演讲。


(中国外管局原司长管涛博士)

管涛博士认为,国内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有利于国际产能合作,有助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有助于世界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红利,有助于增加全球资本供给。但对外投资增速过快会对增长产生影响,短期看不但会影响国家的安全,遭遇当地的投资保护主义,影响中国对外开放形象,长期看还可能导致金融资源的错配。

会议期间,管涛博士还就目前人民币汇率以及对外投资形势接受了晨哨并购的采访。

从去年11月开始,中国对外投资出现资金出不去现象,但最近又有媒体报道资本管制开始趋向松动。管涛认为,2015-2016年,中资在对外投资上发展过快,其中不乏存在一些异常情况,影响着中国的金融安全。并且,2016年中国国际收支口径的直接投资项下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加大了外汇储备下降和人民币汇率下跌的压力。因此,监管层及时出手,有利于控制对外投资的节奏。而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外汇的安全。而最近所谓资本管制松动的传闻,过去有关部门并没有出台收紧管理的成文规定,所以即便有所谓的松动,也可能是实际操作中根据外汇形势发展变化的动态掌握。

至于中资对外投资的现状,管涛博士表示,中资的对外投资并非完全出不去。在国家层面上,政府是支持企业的对外投资,但也有听闻一些较大的项目需要接受监管部门的约谈。企业做到如下几点,对于通过监管审查会有帮助:

1. 投资项目符合国家战略和企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2. 不撞政府“红线”

3. 在外汇形势较好的时间段被约谈,通过的概率较高

针对第二点勿撞政府“红线”,管涛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去年年底四部委就中资对外投资问题答记者问时,明确列举了几个受到监管’关注’的行业,如酒店、影视等,以及一些对外投资的方式——‘子小母大’、 ‘快设快出’等。中资对外投资涉及如上行业或者方式的,就应当在近期予以避免。”

同时,管涛认为,科技、制造业是中资对外投资的偏好行业,其所投标的有助于产业升级。另外,支持消费升级的投资也会是主流方向。但在投资消费升级标的时,中企应当注意,以影视、足球俱乐部为例,今年中资在这两个领域的对外投资并购很多,但是这些标的是不是值?这是中资应当充分考虑的,“因为对这些领域的投资,是国外走过弯路的,中资在收购前,应当反思这些弯路,避免重蹈覆辙。”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万达王健林转向国内投资时,管涛博士回答:“万达投资是懂政治,听政府的话跟党。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逐渐企稳,市场信心逐步恢复,中国国内的机会已经开始显现,万达选择这个时候增加国内投资,也是有其商业上考虑的。因为毕竟在商言商,如果他们觉得现在国内不是投资的机会,他们也不会增加投资”。

人民币汇率在经历了去年的下滑以后,在2017年第一季度进入了一个平静期。管涛认为其中的原因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既有市场的也有政策的因素。具体来讲,从国内看,经济逐步企稳,以及国内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支持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同时,有关部门跨境资本流动监管政策的及时调整,也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从国际看,美元汇率回调,香港离岸人民币反弹且境内外人民币汇率重新出现倒挂,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外汇回流境内。在这种内外部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改变了去年下半年一路下滑的态势,今年一季度不仅没有破七,反而升值了1个多百分点。

谈及今年国际政治环境,管涛博士以欧洲和美国为例,对中资在这两个地区的投资给出了建议。他认为,今年被称为政治选举年,但目前为止并未出现和类似去年英国脱欧公投通过那般的黑天鹅事件,所以对于中资的对外投资来说,这方面的风险有所缓解。但是长期来看,对欧洲地区的投资,尤其有关欧元的走势,需要看未来欧洲政治家们是否有魄力去改革,顺应民意。因此,中企若要在欧洲地区的投资,必需密切关注政治动向,利用一系列工具,做好相关的风险控制。

而对于美国,由于美国长期以来对于中国的成见,导致“中国是汇率操纵国”的错误认识。但是习特会过后,特朗普否定了这个观点,因为他看到了中国动用了近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防止人民币汇率的下跌,因此短期内,中国避免了汇率操纵危机,否则,美国很有可能对中国施以贸易报复。中美投资的方向会在如何让美国进入中国的金融服务业,以及如何让有资本、有技术的中国企业进入美国的基建项目中去。

以下是晨哨君对管涛博士演讲中有关对外投资内容的整理:

最近有市场机构发布报告指出,约60%的交易并没有为中国买家创造实际价值,收益最差的是2000年代后期的能源类收购项目,过去十年间43%的跨境并购都是与能源有关系。但是其中的84%交易占交易总额的89%,平均亏损为初期投资的10%。本世纪初的时候,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很多企业都是为了服务于国家战略到海外去收购能源、矿产,但是实际上这种一窝蜂投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有几点看法和大家做一个分享,第一,从长远来看,国内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有利于国际产能合作,有助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有助于世界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红利,有助于增加全球资本供给。但对外投资增速过会对增长产生影响,短期看不但会影响国家的安全,遭遇当地的投资保护主义,影响中国对外开放形象,长期看还可能导致金融资源的错配。重蹈他国金融战败的覆辙。我们还是一个新兴国家,这方面还是缺乏经验。

建议避免运动式的对外投资。从很多新兴市场经验和教训来看,往往都是金融开放以后,由于企业或者银行、政府可获资源突然多了,会盲目乐观地进行资金运用,但是忙中就容易出错,这样的情况下,他的专业知识跟不上,特别是风险控制能力跟不上他的投资布局步伐,就容易埋下风险隐患。当市场好的时候,这些问题可能不会充分暴露,当市场差了,这些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中国前十年对于海外自然资源的收购,当时大家都是冲海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期去的,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宗商品开始一轮长期的熊市,造成了投资的损失。可见,这时候情况一旦变化,原来的投资不谨慎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所以,我们要避免运动式对外投资,特别是很多热点,就是说如果大家一窝蜂上去,热点就会变成过剩,本来是新的利润增长点,就会变成财务亏损点。

第二,要关心对境外并购项目的消化吸收能力,我们很多并购,更多是关注战略并购项目,要跟我们国内企业全球布局、发展结合起来,要被我们能够消化吸收,变成我们的利润增长点,而不是负担。

第三,是注意汲取他国的经验和教训。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在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经验,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案例,或者有机会可以跟他们合作一起做投资,这可以帮助我们少交学费。尤其我们要研究别的国家曾经走过的弯路,特别是要研究日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外大举扩张,最终遭遇金融战败的教训,避免重蹈一些国家已经犯过的错。

最后,要树立正确的金融风险意识。为什么我们对外投资发展这么快?一个很重要的拐点就是2015年三季度之后,这个很难明说,但不能够排除这个可能性:因为汇率市场的剧烈波动,出现恐慌性的资本流出。但是我个人认为汇率不是对外投资长期考虑最主要的因素,因为长期投资更主要是基于一些长期基本面的情况来做投资决策,而不能够仅仅是为了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对于汇率风险,我们认为是应该不要用赌徒的心理赌升值或者贬值,对于汇率风险可取的做法应该是采取合适的工具、适当的成本,控制你在当地投资出现货币错配的风险。

我相信如果大家是理性的投资,有序的走出去,前面我们实际上也能看到,当资本流出时,如果是有序的流出,我们目前的贸易顺差,还有我们的外汇储备是能够支持这样的走出去。但如果变成以挤兑方式的走出去,最后就变成政府和市场双输。所以我个人认为大家在对外投资、跨境并购过程中,要有更多的理性,要少考虑一些短期的市场波动,对于短期的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你是管理它。对于跨境并购,更多是要基于长期的考虑。

来源:晨哨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文到微信朋友圈

[wpqr-cod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