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后人民币中间价逼近6.93,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承压

美联储毫无悬念地在12月议息会议上时隔一年再度按下加息按钮,本就承压的人民币也不出意外地在12月15日大幅贬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2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9289,较前一交易日大跌261个基点,创下2008年6月以来新低。中间价的大幅走低,直接带动人民币即期汇率下跌。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12月15日开盘报6.9350,相较前一交易日6.9049,贬值300个基点。

人民币汇率在在岸市场上的走软已有先兆。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在美联储主席耶伦结束新闻发布会后一度贬值至6.9316,相较当日最高下跌超过350个基点,随后更是进一步扩大跌幅至6.9505。

导致人民币、日元和欧元等货币集体贬值的“罪魁祸首”,正是升势不可挡的美元。

虽然美联储如市场预期般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但反映美联储官员对于基准联邦基金利率预期的点阵图预计,2017年将三次加息,而9月的预期为加息两次。受这一略显“鹰派”的信号影响,美元指数在决议公布后立即收复此前跌幅并直线拉升,并在美联储主席耶伦的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最高攀升至102.6316,逼近14年新高。

尽管美联储再度加息的靴子已经落地,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仍然不容小觑:在美元资产因加息而更具吸引力的同时,对人民币来说则意味着贬值和跨境资金流动的压力或进一部增大。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短期来看,美联储加息兑现,美元走弱的概率在上升,人民币贬值压力未来可能有所缓解,但汇率问题仍会持续困扰。

“在2017年下半年,如果美国加息预期再度升温,人民币贬值压力或再起。而汇率最终还是决定于经济基本面,虽然国内经济短期稳定,但下行压力依然未消,资产价格仍处于高位,所以未来贬值压力仍会持续困扰。”姜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严控资产泡沫继续膨胀,通过大力推进经济改革,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央行口径外汇占款11月末环比减少3827亿元,至22.3万亿元,而稍早前公布的中国外汇占款则减少691亿美元。

面临经济下行和人民币贬值压力,但市场更倾向于认为,央行或难以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中金公司认为,人民币贬值压力可能继续掣肘货币政策操作,央行也表明将更加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在此背景下,预计货币政策将大体保持中性,但市场利率或面临一定上行压力。

海通证券则认为,11月通胀继续反弹,商品涨价叠加春节因素,短期通胀仍有上行压力;11月外储降幅创年内次高,汇率贬值压力未消;房价高企、资产泡沫仍大,央行更加注重防风险,意味著货币仍将保持偏紧状态。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与债券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黄文涛则认为,加息预期与美元指数的上升对于新兴经济体仍将构成负面冲击,这也将在短期对其政策空间形成制约。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的观点更为鲜明,他认为随着加息靴子正式落地,中国央行面临的挑战也更加明显。

“当前央行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压力来自美联储加息和国内去杠杆要求。在三元悖论下,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三者不能同时实现,因此在外部美联储加息环境下,央行或者尽快走向浮动汇率,或者不得不被动实质收紧货币政策,甚至被动加息。要么央行放弃固定汇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要么则不得不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否则美联储加息后美元继续走强下人民币贬值压力持续,资本外流压力进一步加剧,很有可能出现汇率贬值和资本外流相互强化的局面。”明明认为。

来源:美国中文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文到微信朋友圈

[wpqr-cod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新闻